众所周知,如今我国的导弹技术水平已经位于世界顶级前列。但是现在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中国的导弹事业是在怎样一种落后的环境中起步发展的。而且一次重大的导弹试射失败反而成为中国的导弹研制脱胎换骨的契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之前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军事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因此中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完成了导弹技术的启蒙阶段。但苏联援助的技术不仅附带了政治经济条件,而且提供的主要是已经落后时代的导弹仿制生产技术,而不是真正的研发技术。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走向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全部援华设备、技术资料和专家,导致中国刚刚起步的导弹事业陷入停顿。不过中国的导弹研制先驱们排除万难,最后在1960年11月5日成功试射了东风-1型短程弹道导弹。
展开剩余62%不过东风-1型导弹是对苏联P-2型导弹的仿制,之前的研发全程都得到了苏联援助。因此东风-1试射成功是标志着中国有了生产和发射导弹的技术,并不意味可以独立研制。但由于缺乏经验,导弹研制人员们当时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1962年3月,中国试射自行研制的东风-2型短程弹道导弹。结果导弹发射升空十几秒后,便掉到地上爆炸,试射失败,这也是中国导弹研制史上最重大的失败之一。
而之后在对失败进行总结分析时,研制人员发现这次试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原来苏联P-2导弹的模型进行简单地仿制和扩大,从而没有考虑因体积变大而出现的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问题。
东风-2型导弹试射的失败让中国的导弹研制人员意识到:能够生产发射导弹并不等于可以独立设计和研制导弹。于是上级决定停止之前的导弹研发和生产计划,重新组织和培养研发队伍,建立真正独立的导弹研发体系和技术人员培养体制。
经过几年的卧薪尝胆与艰苦努力,中国于1964年成功试射了独立研制的东风-2型导弹和红旗-1型导弹。这两次试射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导弹研发彻底摆脱苏联的制约,真正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发布于:天津市
下一篇:没有了